「船仔窩」地名釋疑
台灣傳統地名的由來,千奇百怪。其中與自然實體有關的地名特別多。譬如地形、植物或動物之類皆屬之。
在芎林,因為山丘面積占全境之三分之二。因此「窩」的地形特別多。所謂「窩」,簡單的說,就是淺山地區三面環山一面開口的地形。這些「窩」中,有的加上植物名稱,如「香蕉窩」、「桂竹窩」;有的加上動物名稱、如「烏龜窩」、「山豬窩」;有的則以當地最早住民的姓氏命名,如「宋屋窩」、「鄒屋窩」。當然,還有其它特殊的命名方式。比方說,以物體的象形來命名,如「船仔窩」。
談到「船仔窩」,芎林有兩個村竟然都有「船仔窩」,一個在永興村,另一個在華龍村。奇特的是,這兩個「船仔窩」的命名緣起,竟然是截然不同。其中永興村的「船仔窩」確實是以物體的象形來命名。可是華龍村的「船仔窩」,卻是以植物名稱來命名。
先以永興村的「船仔窩」來說,根據當地耆老解釋,由於該處的山形,就像一艘帆船一樣,所以把它叫做「船仔窩」。可是來到華龍村,當地居民對「船仔窩」地名的由來,認為是因為昔日該地滿山遍野都是「船仔草」之故。「船仔草」就是「颱風草」。客家先民移墾鹿寮坑之初,大都沒有受過良好教育,對於颱風草自然不知其名。因為它的形狀好像一條小船,所以客家人都稱之為「船仔草」。而此處「船仔窩」之名,也就因此而緣起。所以,華龍村的「船仔窩」是根據植物命名,而非根據地形命名。
到底是永興村的說法正確?還是華龍村的說法是對的?其實,兩者的說法都有道理,應該是無所謂誰對誰錯。反倒是,同樣叫做「船仔窩」,卻有兩種不同的緣起,這不是一件蠻有趣的事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