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

芎林老街文化古蹟巡禮

芎林老街文化古蹟巡禮


        如果說你想來一趟「芎林老街文化古蹟巡禮」,你會想到要看些麼?或許有些芎林人會告訴你:「芎林老街早就消失了,那還有什麼古蹟文化好看?」。的確,老街的許多東西,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。比方說:傳統的礱間,打鐵店、打棉被店、打油店、裁縫店等都已經沒有了,那個代表九芎林商圈的老街屋與商號牌樓,也因為道路拓寬而消失了。
   
不過,深入去瞭解,並非全無可看之處。換言之,如果我們可以從幾個問題切入去探索,還是相當有看頭的。比方說:
1.你知道台灣歌謠之父是誰嗎?你聽過他的故事嗎?
2.你知道清治時代頭前溪中上游的學術文化中心在哪裡嗎?
3.你知道文林閣的建廟緣由嗎?建廟宗旨、主要功能以及與在地文化的關係又是如何?
4.你知道鄧雨賢家族與文林閣的關係嗎?
5.你知道的呈甘橋與隱沒了的積德橋在哪裡嗎?
6.你知道芎林曾經是一個有名的造紙故鄉嗎?
7.你知道刻有「芎林莊誌」的木匾在哪裡嗎?上面的內容寫些什麼嗎?
8.你知道「九芎林公館」街在哪裡嗎?
9.你知道芎林老街上還有哪些古蹟碑碣嗎?
10.你知道傳統民宅「穿瓦衫」是什麼樣子嗎?

 
芎林老街廣福巷的傳統老宅,還可看到貼「瓦衫」的牆面。
以上十大問題都可以在芎林老街找到答案。當然,前提是你必須閱讀相關的文獻,或是找到可以幫你導覽解說的導覽員。在此,我只能規劃一些導覽行程,提供大家參考。

如果你是開車來的,首站可以選擇「鄧雨賢音樂文化紀念公園」,在那裡停車比較方便。園內有鄧雨賢雕像以及有一座佈告牆,牆上有鄧雨賢的生平事蹟簡介,可以初步瞭解為什麼鄧雨賢會被稱為台灣歌謠之父。

 看完第一站,走路約三分鐘,便到第二站---「文林閣」。該廟是光緒2年,鄧兆熊、林學源等秀才所建,原是鄉民教讀之所,清治時代培養出許多秀才,是頭前溪中上游八鄉鎮的學術文化中心。長久以來,芎林地區文風鼎盛,許多人都認為與文林閣不無關係。今天每逢考季,前往敬拜,祈求金榜題名者,始終絡繹不絕。對讀書人而言,可說建構了他們的信心與光榮感。鄧兆熊有兩個兒子也都是秀才,其中鄧逢熙就是鄧雨賢的祖父,今天文林閣內還有一對木刻的對聯,是鄧逢熙兄弟所提,內容見證了鄧雨賢家族與文林閣的關係,可謂彌足珍貴。

從文林閣往前走,過了芎林國小,你會發現右側有一條小路,走進去約二十分鐘,那便是第三站---造紙的故鄉「紙寮窩」。在那裡你可以感受到像是一處世外桃源,更可以看到造紙工坊暨一些傳統手工造紙的器具,當然你也可以與紙寮窩造紙協會預約,來個「抄紙」DIY與燒烤竹筒飯的體驗之旅。如果你的時間充裕,建議你走走旁邊的「文林古道」,行程大約一個半小時,你會發現那裡有豐富的生態資源,是登山健行的好去處,最後還可以繞道鄧雨賢公園的後方,再走出來。

如果時間有限,從紙寮窩走出來後,便可直街前往第四站廣福宮。如果你要瞭解芎林的墾拓歷史,這座廟當然非看不可,因為它主祀三山國王,[按:一般人都認為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保護神]是芎林市街中歷史最悠久的廟宇。廟中還懸掛一幅古老的木匾,上書「芎林莊志」。對於芎林的墾拓與建莊過程,有詳細的記載,是「芎林歷史」的最佳見證。此外,廟埕左側牆邊有三座石碑,一為「奉憲示禁碑」,二為「九芎林街前義渡碑」,三為「義渡碑」。這三座碑,是芎林老街,十分難得的古蹟,從碑文中可以瞭解更多芎林歷史的蛛絲馬跡。還有,廟前的廣福巷中,仍可看到一些傳統老宅,特別是有一座老屋的山牆,還保留著「穿瓦衫」的牆面,可說是彌足珍貴。

追尋歷史文化的蹤跡,來一趟古蹟文化之旅,絕對是非常有意義的旅遊方式,「芎林老街文化古蹟巡禮」,歡迎大家來體驗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