芎林第一座縣定古蹟--鹿寮坑鍾屋
民國九十年,為了撰寫《芎林鄉志》,踏片芎林鄉境內的大街小巷、田間小道與山林步道。在進行田野調查中,發現芎林鄉境內竟然擁有一座非常獨特的傳統民宅建築,那就是華龍村鹿寮坑的「鍾屋」。
「鍾屋」坐落在鹿寮坑的「坑肚」裡,是一幢單落正身七開間,左橫屋二槓,右橫屋一槓的客家傳統伙房屋。鍾屋原有一百多年歷史,為鍾裕開先生所建。1950年左右拆除重建。雖然它的建築規模不算是很大,建築材料也已改成實磚牆,不過,它的特殊性與文化價值卻值得大書特書。先就環境形勢或建築格局的獨特性來說,鍾屋至少有下列三大特色:
一、右橫屋第二間起至第三間,因地勢陡降,形成駁崁,以致變成二層樓屋。不過,屋脊高度仍能符合由內而外逐次降低的要求。至於左橫屋,雖有兩條(各三大間),因全在駁坎上,為一樓建築,與一般民宅並無二致。
二、.左右橫屋最外間之外,另有二幢建在駁坎下的二層樓屋,分別與橫屋垂直或平行,形成四面有屋舍的圍聚型格局。不過,橫屋與樓屋並未直接連通,且左右兩邊各有通道階梯,上接院牆大門,而樓屋中央並未開有大門,與一般所謂的「雙堂屋」迥然有異。
再就文化資產的價值來說,東海大學建築系郭奇正教授特別從鍾屋伙房發展的歷程,茶葉產業的變遷,以及建築構造與形貌等多元角度觀察,至少有下列五項價值:(2013)
一、新竹近山地區少數現存家族經營之製茶場。
二、見證芎林鹿寮坑地區查產業之歷史。
三、伙房平面佈局之特殊性。
四、建築材料與構造之應用,於現存傳統建築中之特殊性。
五、因地制宜所營建之兩層樓橫屋之稀少性。
的確,上述五項價值,做為判定鍾屋為「縣定古蹟」的理由,是綽綽有餘的。不過,還有一點似乎也應該去強調。那就是鍾屋所蘊含的「客家特質與精神」。而所謂的「客家特質與精神」,則除了「硬頸」外。不外乎有:1. 勤儉樸實與刻苦耐勞。2.重視「倫理尊卑關係」。3.重視教育與追求功名。
先就第一點來說,鍾屋伙房規模不大,既無雕樑畫棟,也無華麗裝飾,簡單樸實,非常符合客家的傳統。鍾屋位在相當偏遠的「坑肚」裡,當年興建房舍時,一磚一瓦全靠人力,從三、四公里外的鹿寮坑口挑進來,當時的艱難與辛苦,絕非現代人所能想像。客家人不畏艱險,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的精神,在鍾屋伙房身上可以清楚的感受到。
所謂「尊卑關係」,主要表現在屋頂的高度,正身是祭拜「阿公婆」(祖先牌位)的地方,屋頂自然高度最高, 正身左右兩側的「落鵝」,屋頂稍低,落鵝的外間,屋頂又降低一點。橫屋部分也是如此,橫屋最內一間,屋頂必須低於正身與落鵝,由此向外延伸的房間,屋頂高度依次降低,也就是最外間地位最低。如果你從山坡上鳥
瞰鍾屋,所謂屋頂的「尊卑關係」,就可以一目了然了。
鍾屋正身大門有一副對聯,內容為:「要好兒孫須積德、欲高門第必攻書」。顯示鍾家相當重視倫理道德與子孫教育。這一點相當符合傳統上客家人「勤耕讀」、「重功名」的特質。
總之,無論從文化資產、建築結構、環境形勢或客家文化特質等各方面切入觀察與瞭解,鍾屋的價值與建築之美,都是值得欣賞與保存的。所以,被縣府定為縣定古蹟,應該是無庸置疑的。